本期主要介绍自制太鼓控制器以及非官方鼓棒的对比,本人于今年1月正式入坑太鼓达人,一开始使用公棒打歌发现非常重,且只能打一般竹难度的4-6星左右,打了一个月实在受不了,然后我首先在某鱼上购入了灯棍,材质是柏木,当时没有摸过别的棍子,只是凭感觉盲狙,拿到手发现这个棍子非常轻,非常非常轻,当时并没有秤,后来才知道这对棍子只有65g,这个重量显然是不适合大众玩家的。
与此同时,出于我附近的机厅太鼓8币1pc的价格实在太过高昂,且当时水平有限,若在机厅练习会花费大量的成本,所以当时经过多方对比购买了良值Pro太鼓控制器。

良值鼓主观体验
鼓的参数
良值这款鼓是最便宜的大鼓面的控制器了,虽然距离街机的43CM大小有些距离,但是在我新人入坑练习来说已经够用了,且良值买鼓就送木质鼓棒,类似公棒的形状但是重量减轻,我练习了两个月后已经能玩魔王难度的6-7星了,但我渐渐发现良值的鼓面太软,手感和机厅的鼓面打击手感差异很大,鼓面回弹不佳,且底座的角度和街机角度不一样,良值鼓的是整体塑料结构,中间也是挖空的,所以敲击起来杂音会比较多,塑料感也会比较重。所以我又考虑购入43CM尺寸鼓面的鼓,经过多番对比,最终选择了猫鼓Pro TaikoCatz,虽然鼓的价格高出了不少,但到货后发现物有所值。

猫鼓主观体验
鼓的参数
猫鼓到手后,第一感觉就是重量巨增和纯木结构带来的质感升级,同时包装配件也是十分齐全,包括电控盒、迷你键盘、小喇叭等。
随后我按照说明书完成了组装,因为底座结构和重量的原因,整体非常稳固,几乎没有晃动,也不会出现良值打着打着鼓整体偏移的情况。猫鼓的内部结构里面有钢板进行支撑,使得整体手感十分接近街机,我购入的是猫鼓猫棒套装,不得不说,猫鼓和猫棒在那段时间给我的提升是非常巨大的,从魔王6-7星飞升到了8-9星,甚至8星部分歌曲全连的程度,这期间仅仅过去了两个月,在游玩的过程中我发现猫鼓的准度比良值Pro好了不少,可能原因是电控盒性能的强大,同时猫鼓的V4电控盒是支持音押的,也就是可以接入3.5mm音响来实时返听打击音效,这样可以做到零延迟打歌。
在灵敏度方面猫鼓是有软件调节的,默认灵敏度并没有良值那么灵敏,给人一种稳扎稳打的感觉,灵敏度可调范围非常大,同时也支持连打速率调节,最低档我也能打出秒速35+。
在鼓皮方面,猫鼓用的鼓皮个人觉得手感比街机还要优秀,回弹和确认感极为明显,能够很好的进行双跳、滚奏等技巧性操作。
猫鼓和良值鼓总结
总体而言,这两款鼓在自己价位段其实做的都非常优秀,良值Pro适合家中桌子空间不够、预算有限或者新手过渡期购入,猫鼓适合机厅价格高昂想省钱但是又不想牺牲太多手感的、技术高超需要经常用滚奏等技巧的,预算充足的购入。两者性能虽然有差异,但不至于说良值就玩不了10星的歌曲,只是说会牺牲些准度和手感罢了。

在我用猫棒一段时间后,我开始了鼓棒的购买上,研究了主流鼓棒的材质、直径、形状和长度,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鼓棒的体验环节。
鼓棒主观体验
市场上主流的鼓棒材质有三种:榉木、朴木、黄桧木(俗称米ヒバ米棍),其中,榉木的耐久度最高,但普遍密度大重量不会太轻,同时也是公棒使用的材质;朴木是玩家购买私棒普遍选择的,因为手感不逊于米棍的同时耐久度也有一定保障。
鼓棒主流的直径一般在18-20mm之间,形状主要有尖头、子弹头、圆头,其中子弹头也就是现在常说的万能型鼓棒,尖头现在已经较少使用了,因其耐久度低的缘故,圆头也是比较普遍的,比如采用榉木的猫棒,但是它不同于传统榉木公棒,它采用了独特的造型,直径很细,总体是细长走向,这种造型好处就是可以减轻重量和大大增强回弹能力。
鼓棒主流的长度一般在370mm-390mm之间,大部分玩家选择380mm或者385mm长度的居多,我购入的第一对灯棍,它的长度是370mm,这是主流玩家可接受的极限长度了。
我自购的鼓棒对比
在我入坑的这一年里,我主要购买了灯棍(柏木)、猫棍(榉木)、良值拼好米棍(黄桧木)、院长棍(朴木),这些棍子我在机厅和家里都打了不少歌曲,接下来我来说说这些棍子的特点。

灯棍
这是我入坑太鼓以来第一对棍子,它的特点是非常软、非常轻,如果你没有掌握正确的发力方式,那么这对棍子是十分不适合的,而且就算用正确的方式发力,因为鼓棒本身过轻,导致在机台鼓况不是很好的情况会疯狂吃音,我当时新人入坑不知道太轻的鼓棒非常不适合新人使用,傻傻去机厅,懵逼的被吃音....
猫棍
猫棒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非常弹,它的回弹能力简直可以用惊艳来形容,榉木材质加上特殊收细的造型造就了它独特的反馈手感,上机打歌可以轻松抓良,但是它也不是完美不缺的,独特的造型导致了比较震手,需要双层手胶且最好是减震手胶才能到手基本无感的程度,如果只是绑了单层手胶,那么打久了手麻都是有可能的,但综合这个价格来看我觉得它是物有所值的。
良值米棍
最难受的一集,群主喜欢吊人胃口,群里几百号人等了好几个月终于出了第一批鼓棒,我也抢到了,但是大家集体翻车,重量差异5g-15g不等,出厂没有做重量检验,而且表面上了一层油,鼓棒散发出一种刺鼻味道,几个月都散不掉的那种,上机打歌手感第一感受是重心前倾严重,手胶已经在根部绕了四层了,重心依然靠前,且回弹能力不佳,有粘滞感,打起来非常累,唯一欣慰的是这个材质的鼓棒我到手仅花了¥90,也不能多要求啥了。
院长棍
来自单手全连逆战的《提亚马特》朴木鼓棒,长度38cm,重量59.5+62g,直径20mm,这对鼓棒我是目前的主力棍,它基本上确实属于万能了,表面10000目+硬漆抛光,工艺好的同时重量控制的也恰到好处,因为是可以定制长度和重量的,所以买到的肯定是适合自己使用的,同时这对棍子回弹能力很强,打击感很清晰,能很清晰辨认击打了几次,不会有黏连模糊的情况,当然这么好用的棍子价格也是这几幅棍子中最贵的。

鼓棒的总结
这是我从入坑以来购买的所有鼓棒了,鼓棒只能让你玩得更舒服,并不能大幅提升你的底力,这些鼓棒最大的区别还是材质和工艺的差距了,选择好你的主力棍以后就不建议经常换棍子了,换鼓棒后需要不短的适应磨合时间。